大家查-专业名家查询平台-查名家就上大家查-DaJiacha.cn
大家发
我要入库

张胜利:安世高的到来才意味着''佛法真正开始传入中国''

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中国哲学思想纵横(第362回)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《大道汜兮》。

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     

元宇宙保险元宇宙哲学开创者张胜利近照

小乘部派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,即释迦牟尼佛,不能同时有两个佛,他们奉释迦牟尼为教主。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有:《长阿含经》,《杂阿含经》,《增一阿含经》,《中阿含经》等,在今天的斯里兰卡、泰国、缅甸、老挝、柬埔寨等南亚,东南亚各国所传为小乘系统佛教,但他们至今仍然自称为“上座部佛教”,并不接受“小乘”的称号。小乘原为大乘佛教出现后,对以前原始佛教(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时期,释迦牟尼及三、四传弟子时的佛教)和部派佛教(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、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,他们用“大乘”则是为该派自己的褒誉。实际,今天一般佛教史著作中用“小乘佛教”、“大乘佛教”称谓并没有褒贬之意,只是修习目的、方法、手段有所不同而矣。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,至东汉末,才开始有佛经的大量翻译。当时最著名的是安世高和支娄伽谶。安世高所译为小乘上座部系统“说一切有部”的理论为主,并把重点放在了“禅数”上。中国最早流行的就是禅数,此后毗昙学、成实宗、俱舍宗等开始形成并出现,但这些部派在中国很快就衰落了。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学者,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。  


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

在我国大小乘佛教几乎是同时传入的,中国汉地地佛教自隋唐以来,就以大乘佛教为主。汉传佛教事实上也就是以大乘佛教的主要发展者与承传者,并弘扬到了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世界各地。说大乘有显扬之意,现代虽然沿袭此说法,已并无显扬或贬抑之意,已是中性词。大小乘分化与部派的分裂是两件事。事实上古印度很多的部派也都是大小乘兼修的。《般若经》、《华严经》《法华经》、《大般涅槃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为其主要经典。随着公元前后印度社会书面经典的大量出现,特别是马鸣、龙树等大乘菩萨的纷纷出世,大乘佛教超过了小乘成了印度佛教的主流。龙树著有《中观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十住毗婆娑论》等,并以此建立了般若中观派,也就是中观学派。其后又有印度僧人无着、世亲创立“唯识论”,盛极一时。中观论和唯识论被认为是大乘佛学的两个主要分支。公元七世纪左右,大乘佛教在吸收婆罗门教咒语,宗教仪规和瑜伽术身体训练方法的基础上,创造了富有神秘主义色彩的“无上瑜伽密教”。安世高的翻译以小乘为主,支谶着重在大乘的“般若”。既包括理论也注重实践。般若的“缘起性空”理论,是指法的自信空。这原是反对小乘有部执名相为实有说的,与各相发生关系的“自性空”是般若的特点之一。    


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

般若的实践也是针对小乘讲的。小乘讲禅为十念。大乘则讲般舟三昧与首楞严三昧,前者是借助于智慧,专心念佛,可以使佛现前,小乘则不承认有佛的形象呈现。后者是健步如飞之意,得到这种禅定,可以给成佛的行动增加力量,使追求的目标更容易实现。安世高可以说是小乘禅观与阿毗昙学的传入者,打坐参禅的一代宗师。他翻译有《安般守意经》,安世高在中国北方时期主要是译经,在中国南方主要是传教。由于安世高的到来,也就意味着“佛法”真正开始传入中国。“禅数”是安世高译经的核心。他在《安般守意经》介绍的“数息观”在中国流行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是主流的禅法之一。般若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智慧,但不是通常所说的智慧,而是特指能关照万物性空的一种宗教智慧。与当时安世高所译基本是属于小乘佛教相反,支谶所译几乎全属大乘。支谶自然成了是中国翻译和传播大乘佛教的创始者。支谶的译籍,反映了龙树以前印度大乘经典流行的实况。支谶译籍里比较重要的是《般若道行经》和《般舟三昧经》。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《道行经》,从此《道行》成为了般若理论的入门书籍。因为其译文过于简略,好多义理难以了解,便引起了朱士行一的西去求法。    


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

张胜利著作:《吉祥如意经》、《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》、《大圆满经》《明月照千江》、《德道经》、《大道汜兮》、《大行》等。



免责声明:本文为大家查新媒体平台“大家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大家查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如发现有害或者侵权内容,请联系电话,一键举报(13381276562)。
阅读:102847
查名家,就上大家查 关注大家查官方微信,查找更多名家
关注
喜欢
热门评论
相关推荐
今日热点
写评论...